扩招100万!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职迈入“双高”时代

时间:2019/12/19    阅读:3623

今年10月25日,期待已久的“双高计划”名单公示,在高职教育界引起震动和刷屏。在本科倡导“双一流”之时,高职倡导“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简称),目的是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

政策出台

今年高职扩招百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来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5月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情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介绍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安排情况。

《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八项工作任务

实施方案贯穿一条主线,即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具体有这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分省确定招生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办法,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

三是向中西部倾斜,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将2019年高职协作计划扩大至20万。

四是落实同等待遇,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五是强化保障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引导地方政府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等。

配套措施

1.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启动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2019年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任务,经过5年努力,培养100万名接受学历职业教育、具备市场开拓意识、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农民,形成一支“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2.职业院校迎奖助学金“大礼包”

今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从2019年起,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并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通知》规定,第一,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从2019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万名增加到6万名,增加的名额全部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第二,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从2019年起,将高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10%,即由3%提高到3.3%,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第三,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将高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普通本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同时从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同时,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两万名,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

3.建设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30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成立3年以上的职业教育集团,且近3年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上填报信息基本完备的,可以申报参选。

4.高职迈入“双高”时代

“‘双高计划’落地,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露’。”

11月22日至23日,来自全国520多所高职院校的1500余名代表齐聚山城重庆,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9年年会。“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在大会上说出了这句话。

从此次公示的名单看,共有197个拟建单位上榜。其中,56所高职学校进入高水平高职学校拟建单位(每个学校两个专业群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41所高职学校被列入高水平专业群拟建单位(每个学校1个专业群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

5.首批国家职教改革“1+X”证书颁发

11月6日,在河北廊坊,来自全国18所职业院校的学生接过了自己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全国发放的首批证书。

教育部等四部委今年联合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启动试点工作,建筑信息模型(BIM)等5个职业技能成为首批试点领域。

6.职业院校将成就业创业培训重要阵地

11月18日 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教育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培训,服务扩大就业。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要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5000万人次以上。

7.拟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12月5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即日起至2020年1月5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推进职业教育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社会各种主体广泛参与职业教育。

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制度。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予以相应奖励。

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招收职业教育类别留学生,支持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

落子吉林

吉林省高职扩招吸引力十足 现场报名火爆

5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随后,吉林省招生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吉林省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9年我省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一是5月25日—30日,主要对象包括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二是10月15日—20日,重点面向退役军人。


资料图片

5月25日起,各报名现场相当火爆,前来参加报名的考生排着长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引领下,将户籍及身份信息资料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这次大规模扩招。

吉林省4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

10月25日,教育部公示了职教领域一份重磅名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名单(简称“双高计划”),吉林省4所高职院校入围。

其中,入围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的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入围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的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入围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的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地区

山东:高职扩招8万余人报名

山东84所高职计划扩招68500人。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报名情况,对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报名群体的多样化就学需求。同时,遵循“有基础,有前途”的原则,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由高职院校自主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考试规范,择优录取。

浙江:高职扩招重点布局紧缺专业

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浙江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布局在各地优质高职院校以及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在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

江西:50所高职向社会扩招近3万人

10月9日,江西省启动高职扩招第二阶段招生工作,50所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28455人。次扩招对象为具有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及以上江西省户籍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专业涵盖养老护理、托育托幼、家政服务、烹饪、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汽车维修等283个。

天津:出台九项举措落实高职扩招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百万扩招的有关要求,天津市教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19年落实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九项举措》,包括建立高职百万扩招工作联动机制、开展幼儿园从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等。

河南:63所高职院校扩招3.8万人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扩招工作,河南决定对全省63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扩招,实行第二次单独考试招生3.8万人。本次扩招的招生对象为已参加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和高职扩招补报名,目前尚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

除此之外,安徽、江苏、新疆等多地也相继出台了高职扩招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并且,首批招收的社会人员已经入学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资料图片

故事:

走,我们读书去!

抛开繁忙的家务,38岁的“二孩”妈妈张作霞来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会计专业。

放下手中的快递包裹,中职毕业一年多的童优军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物流专业。

安排好家里的活计,陕西农民夫妇李玉海、王青携手步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丈夫学习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妻子选择了铁道供电技术专业。

……

9月初到10月底,很多人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

这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时代。

在重返校园的队伍里,有夫妻同校、有父子同学的,有一个村的乡亲、有一个企业的工友,有四五十岁的农民工,也有刚毕业不久的中职生,有失业者,也有创业者。

“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上大学。”上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张作霞激动万分。

“圆梦”,这几乎是所有重返校园的人对“扩招”二字的第一反应。读大学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但这背后,吸引他们的不只是一张文凭。

“我想重返社会”,张作霞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孩子就成了全职妈妈,渐渐感到自己与社会脱节。学习一技之长的同时,她也想给8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做个努力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找一份满意的工作。”2018年退伍的陈成,成了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一名新生,“退伍回来做了半年左右的装修,对工作不是特别满意,就决定回到学校重新充电,也想更好地了解社会。”

“提升服务质量。”童优军在快递公司工作的一年多里,深感这个行业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但也看到行业内人才素质不高的瓶颈困扰。得知扩招的消息,师傅一直劝她:“你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还是多读点书,有机会我也想去读!”

退伍军人返校记

2013年,张鹏飞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2015年退伍后,他一路辗转,南下广州做茶叶生意,后又回到家乡包工程。

回想起这几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历,张鹏飞感慨万千:“创业很艰辛,曾经几度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部队的经历给了我足够的意志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但知识匮乏、思维受限对自己事业发展的影响,在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危机感形影相随。”

一次偶然机会,张鹏飞在新闻中看到全国高职院校扩招的消息,得知不管是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职工,还是农民工、新型农民均可报考。

“我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今年,张鹏飞报名参加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招生考试,最终被录取到旅游管理专业。

在这里,张鹏飞享受到了“顶级待遇”:除了可享受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奖助学金外,还因为退伍军人的身份得到了格外优待,学费资助一年最高可达8000元,如果满勤、学习优秀或取得进步,学校还将给予另外的补助。

这意味着,张鹏飞只要每年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争取相应的奖助学金,可以不花一分钱拿一个全日制的大学文凭。

如今,对未来张鹏飞有更为清晰的规划和畅想,他打算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旅游行业开辟一块新市场。

(综合)

声音:

“百万扩招”会引发哪些“蝴蝶效应”

高职“扩招百万”的这一顶层设计,究竟会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哪些影响,会引发哪些“蝴蝶效应”?这值得职教人深入思考,提前应对,未雨绸缪。

一、办学定位发生改变。

高职扩招百万,且鼓励招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更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服务职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职院校将不再纯粹地为青年学生提供学历教育,而是为更加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从而更加长远地着眼于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自主办学逐渐落实。

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办学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是否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如果将来人人都有机会就读高职,凡有深造愿望者均可自由申请,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将与国际接轨。而学校的自主性还将进一步体现在自树品牌和自颁文凭、自授学位多个方面。

三、宽进严出成为常态。

并非所有院校都愿意大幅增加本校招生计划,因为担心一旦增加招生计划造成供过于求,会导致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直至影响院校乃至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吸引力。怀此焦虑者大都将应届高中(含职校)毕业生当成高职的唯一生源,只算了生源与计划是否匹配的数字账,而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算社会账和经济发展账。事实上,当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的各类社会群体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必然倒逼为保证办学质量而采取的“严出”措施,这便会成为院校的健康常态。

四、评价改革呼之欲出。

在高职“扩招百万”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评价或许因为受到倒逼而不得不做出改革。当高职生源多元以后,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毕业标准“一刀切”,就显得不切实际,甚至根本无法操作。届时,学制以及毕业标准都可能与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求学目标挂起钩来,只要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受益增量,或者完成了自我求学目标,即可合格毕业,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或许并不在乎学校给不给毕业证书。

五、订单教育再受追捧。

在高等教育领域,订单教育被说成了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以体现某地政府或某一行业企业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有条件合作。在“扩招百万”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发生改变,很可能将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管理部门或服务单位达成培养协作。由于高职院校既有职业特征,又有高等属性,届时,面向多元生源的委托培养、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将统称为订单教育,且再受追捧。

六、本科转型应时而变。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规划至今进展缓慢,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今,政府工作报告既布置了任务,又辅以财政支持引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然会因此得到大力发展,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将应时转型。

七、教学变革逼上梁山。

长期以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一直以学校统一安排为主,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用统一内容,按统一标准,以统一方式,对同一批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培养。如今,高职生源因百万扩招而急剧多元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为继,教学改革将更加细致深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关于职业院校师资“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等人事政策的创新,也将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创造条件、带来机遇。

八、产教融合积极破冰。

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和校企“两张皮”等现象还在相当范围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未来的职业教育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充分体现面向企业、服务行业、促进产业的功能定位。在国家财税政策、激励政策的充分引导下,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模式必将会积极破冰,产教融合得到深度拓展。

 



关键词:

  • 相关阅读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