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自考“专接本”招生简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自考“专接本”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8-04-09 浏览次数:207 作者: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3万名、硕博研究生3000余名、留学生15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学校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2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4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0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4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46%。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集群计算机中心等27个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设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40余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5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900多项,获授权专利1800余项。2017年,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其中重大1项,全年科技到账经费达3亿元。
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中船重工724所,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建有无锡、苏州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台湾大学、东华大学等5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设在我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合组织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5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4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
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聚焦“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厚植大学精神,笃行以生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气象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业介绍及考试计划
(一) 物联网工程专业
1.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掌握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电子、射频、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相关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和研究的高层次物联网技术人才。
2.考试计划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代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沟通课程 | 1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4 | 02358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含实践) | 4+2 | |
5 | 12580 | 无线通信技术 | 5 | |
衔接课程 | 1 | 07025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5 |
2 | 12581 | 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含实践) | 4+2 | |
3 | 12577 | 智能数据处理 | 4+2 | |
主干课程 | 1 | 12572 | 物联网工程导论 | 4 |
2 | 12575 | 嵌入式系统设计(含实践) | 4+2 | |
3 | 12579 | 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 6 | |
4 | 06016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含实践)◆ | 4+1 | |
5 | 12573 | 无线传感网技术(含实践)◆ | 4+2 | |
实践与应用课程 | 1 | 60181 | WEB技术及应用 | 3 |
2 | 60182 |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 2 | |
3 | 60183 | 智能终端开发与应用 | 4 | |
12590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学分总计 | 84 |
注:加◆的课程为学位课程。
(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考试计划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代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沟通课程 | 1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2 | 03708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2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4 | 27173 |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信息管理基础◆ | 6 | |
5 | 02115 | 信息管理基础◆ | 4 | |
衔接课程 | 1 | 02141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4 |
2 | 04735 | 数据库系统原理(含实践) | 4+2 | |
3 | 06385 | 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 4 | |
4 | 06627 | 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含实践) | 5+2 | |
主干课程 | 1 | 00144 | 企业管理概论 | 5 |
2 | 02117 | 信息组织 | 6 | |
3 | 02124 | 信息分析方法 | 5 | |
4 | 00896 | 电子商务概论(含实践)◆ | 4+2 | |
5 | 02134 |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含实践) | 3+2 | |
实践与应用课程 | 1 | 60043 | 社会调查实习 | 2 |
2 | 60044 | 管理模拟实习 | 2 | |
3 | 60045 | ERP实习 | 2 | |
30665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学分总计 | 84 |
注:加◆的课程为学位课程。
(三) 行政管理专业
1.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有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能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政策分析与咨询工作的专门人才。
2.考试计划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代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沟通课程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4 | 00261 | 行政法学 | 7 | |
5 | 00320 | 领导科学◆ | 4 | |
衔接课程 | 1 | 00315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6 |
2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4 | |
3 | 01848 | 公务员制度◆ | 4 | |
主干课程 | 1 | 00034 | 社会学概论 | 6 |
2 | 00316 | 西方政治制度 | 6 | |
3 | 00319 | 行政组织理论 | 5 | |
4 | 00322 | 中国行政史 | 5 | |
5 | 00318 | 公共政策◆ | 4 | |
实践与应用课程 | 1 | 60144 | 管理心理学(实践) | 4 |
2 | 60145 | 普通逻辑(实践) | 4 | |
3 | 60146 | 企业管理概论(实践) | 4 | |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学分总计 | 83 |
招生对象与报考条件
自学考试“专接本”的招生对象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办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三年级在籍学生;或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五年级在籍学生。学生报考的基本条件为:
1.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学有余力;
3.报考专接本专业与专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符合以上条件的学生,可根据自愿的原则,向所在学校的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申请报考,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参加学习与考试,并由学校向所在地省辖市考办办理集体报名。
学制与修业年限
“专接本”专业的学制不少于两年,修业年限在学制年限基础上延长一年。
学籍与考籍
学生一经注册即取得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学籍,专科学校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并使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印制的学籍卡记录学生在学期间的表现和学业成绩。学生通过考核,取得一门课程合格成绩的,即取得自学考试考籍,考籍由省教育考试院建立。
考试时间及成绩认定
1.自学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的原则,4月和10月为正常考试时间,由专科学校统一负责学生集体报名工作。
2.“专接本”专业课程设置分四个模块: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和实践与应用课程。其中沟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且成绩合格的,省教育考试院承认其课程与学分。沟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校考成绩最高40%,统考成绩不少于60%。衔接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校考成绩最高30%,统考成绩不少于70%。主干课程取统考成绩,实践与应用课程由主考学校负责实施。
毕业证书与学位授予
凡全部课程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并持有专科毕业证书,由省考委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颁发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收费标准
专科学校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明确自学考试专接本收费问题的通知》 (苏价费[2014]135号) 规定的标准收费,并报当地物价部门备案后实施。
主考学校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 编:210044
网 址:http://ptfec.nuist.edu.cn
咨 询 电 话:025-5873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