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73 政治学原理专题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政治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学习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原理性很强的课程,是政治学学科的理论总纲,涉及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等政治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容,是学习这些课程的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好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一些政治现象进行分析,解决新形势下提出的各项政治课题,特别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所研究和学习的是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及其规律,与研究和学习其他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课程,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对象方面,它们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在方法上相互借用又互有区别。总体上看,它们是紧密联系、融会贯通。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形成对政治的科学含义的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总体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2.掌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3.重点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二、国家权力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与途径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形成对国家的科学含义的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有关国家的起源与消亡、本质与职能等基本理论观点,准确把握国家权力、国家基本职能及国家消亡的条件与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家的产生及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国家的基本职能以及国家消亡的条件与途径。
3.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主国家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形成对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含义的正确认识,了解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把握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更替方式和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和更替方式。
2.掌握: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特征。
3.重点掌握: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含义及划分标准。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发展有着全面的了解,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有着正确的认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2.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3.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主义国家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2.掌握: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3.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第六章 国家形式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一、政体的划分标准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的含义
二、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有着全面的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掌握:国家形式和国家结构的含义、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政体的划分标准。
3.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七章 国家机构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问题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二、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分权制衡——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二、主要国家机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二、主要国家机关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国家机构的含义和一般原理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及主要国家机关有着全面的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2.掌握:国家机构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主要国家机关。
3.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主要国家机关。
第八章 国家与民族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的一部分
三、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结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一、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
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三、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对民族的一般特征及其与政治的关联、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等有着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理解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的一部分。
2.掌握:民族的一般特征及其与政治的关联、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
3.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九章 国家与宗教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二、宗教的政治作用
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模式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
一、欧洲早期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
一、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将长期存在
二、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作用的二重性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宗教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特征及政策有着全面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宗教的政治作用。
2.掌握:宗教的起源与本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3.重点掌握:宗教的起源与本质、国家与宗教的关系模式。
第十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党的概念
一、政党的定义
二、政党的特征
三、政党的分类
四、政党的功能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二、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政党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功能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有着整体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政党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功能、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3.重点掌握: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第十一章 政治团体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团体的含义
一、政治团体的定义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
三、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
一、压力集团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二、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
三、集团政治与现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与作用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发展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政治团体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有着准确的把握,正确认识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集团政治与现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2.掌握:政治团体的定义、特征和作用、压力集团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发展。
3.重点掌握: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不同的性质特征和运作方式。
第十二章、政治文化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政治文化的含义、功能、类型和结构等有着准确的把握,理解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了解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2.掌握:政治文化的含义、类型划分、结构功能。
3.重点掌握: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三章 政治发展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
一、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革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三、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基本归宿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对政治发展的实质内容、基本途径和未来趋势有着全面的把握,正确理解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出的社会政治发展规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
2.掌握: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3.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十四章 中国的政治文明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
一、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萌育及其当代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形态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
二、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内核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有着整体的较好把握,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内涵、实践形态及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的重要价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
2.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萌育及其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
3.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含义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二、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一、主权国家
二、国际组织
三、其他国际行为主体
第三节 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
一、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二、国际法
第四节 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
二、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国际政治及其行为主体、基本准则、基本格局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2.掌握: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3.重点掌握: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和国际政治格局。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 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 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 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 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 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课,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 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 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 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部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一面与考试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 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 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 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 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如:( )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A. 《理想国》 B.《政治学》 C.《国家篇》 D.《雅典政制》
二、名词解释
如:政党
三、简答题
如:简述国家的基本职能。
四、论述题
如:试述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