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练笔要“伺机而动”
低年级课堂练笔要“伺机而动”
作者: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周颖健 徐君瑛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09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许多教师认为插入练笔会打断原来的教学思路,影响课堂结构的完整和严密。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不能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不能恰当地把握练笔时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低年级是作文之始,孩子们还不会自己捕捉相应的写话节点,那么,如何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不变原意去掉联想部分进行句子比较,体会联想作用,然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再集体修改、评议,这样知能转换训练就落到实处了。
例如有的同学写道: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歌声会领您走进塞北,看到一只只欢乐的牛儿。歌声会领您走进动物园,看到一只只猴子,歌声会领您走庐山,看到一座座大山。歌声会领您走进森林,听到小鸟的歌声。歌声会领您走江南,看到一座座房子。歌声会领您走高原, 看到一匹匹马儿。歌声会领您走进沙漠,看到一只只骆驼。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新鲜的果子。歌声会领您走进宇宙,看到闪闪发亮的星星。歌声会领您走进马戏团,看到顽皮的大象。 歌声会领您走进地球,看到全世界。歌声会领您走进外星, 看到外星人的节目。歌声会领您走校园,听到小朋友的读书声。歌声会领您走上小桥,看到小河流淌的清波。歌声会领您走进小看到了划船的人。歌声会领您走鱼池,看到钓鱼的渔夫。
二、练在情感交融处
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师进行精当的讲解之后,学生与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有许多话要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如《孔繁森》,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身为市长,却家寒清贫,因为他爱藏胞,心系藏胞,把自己的钱无私奉献给贫穷人家。他还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落到卖血维持生计,怎不叫人潸然泪下?课上我没有局限于课文中仅有的两个事例。还适当拓展了他的一些资料。相机在学文中渗透。在学到“地震”一段时,我说:“乡亲们失去了美好家园,孔繁森是多么痛心啊!上级拨给的物资,哪能让每个乡亲都过上好日子呀!孔繁森看到哪家缺粮了,就送上粮食;看到哪个孩子少衣服了,他就想办法,让孩子穿上衣服……忙得马不停蹄啊!”在学到“收养藏族孤儿”时,我又说:“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却没寄给家里一分钱,也没买给孩子一样礼物。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啊!他要让每个藏族孩子都过上好日子!”学生在读时,就萌生了一种情愫:感叹孔繁森的伟大!有的说:“孔繁森对三个藏族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的说:“如果我是孔繁森的孩子,会十分骄傲:我的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有的说:“如果我将来做干部,就要做他那样的干部!”……我趁势来孩子说说现在的干部,我说:“现在,一当上干部,有些人就忘了为大家服务,好吗?”学生纷纷说:“让他看看孔繁森是怎样做干部的!”在学最后诗歌一段时,我深情款款的说:“孔繁森爱藏胞,藏胞爱孔繁森!当孔繁森生病住院时,从医院到大街,都排满了看望他的老百姓。有的说,孔市长是为我们,而累垮的呀!有的说,孔市长是天底下最好的市长!……”我说得热泪盈眶,孩子们轻声抽泣!读时,是真情流露,是倾泻情感!还有几分钟要下课了,我让孩子选择一种角色来写话,或者是孔繁森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他收养的三个藏族孤儿。
例如有的同学写道:“爸爸,虽然你没有给我买礼物,我也喜欢你。因为你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有的写道:“爸爸,看到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来,看望伤病的你,我真为你骄傲!你是伟大的干部!”有的写道:“孔市长,你卖血供我们读书上学,你就是我们的亲爸爸!长大了,我们一定会孝敬你的!”这样安排练笔自然恰当,学生有话可说。
三、练在审美描述时
如《秋游》中美丽的景物描写。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录音,边看投影片,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唤起了学生的美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此时让学生进行练笔: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三幅画面吗?请围绕“美丽的秋天”写一段话。学生写完之后进行评议。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到了,天空湛蓝湛蓝的,还飘着几朵白云,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中飘着片片白帆。田野里,稻子托着沉甸甸的麦穗在秋风中摇摆,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稻谷,在田野里忙的不亦乐乎。果园里,一粒粒果子挂满了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秋天的果园。草丛旁,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竟先开放,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一只小白兔凝望着快要下山的红日,心想:我要准备过冬了!天空中,一排大雁飞过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这样的练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一次很好的想象训练。
四、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最后一段,提出假设:“假如乌鸦又一次碰到了狐狸,将会怎么样呢?请以'乌鸦又一次碰到狐狸'为题写段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充满了好奇,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种种设想,既深化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训练了思维发散性,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有的同学写道:自从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后,非常生气,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心想,我一定得想个办法,好好的教训那只可恨的狐狸。一天,乌鸦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故意衔了一块有毒的肉从狐狸门前慢慢飞过,狐狸看见了,高兴极了,连忙跑过去,对乌鸦甜言蜜语,说了很多动听的话,乌鸦没理他,狐狸换了一个脸色,破口大骂,骂了很多难听的话,可是乌鸦还是不理他,狐狸着急了,心想我得用激将法让他张开嘴巴,于是狐狸说;“我知道你不敢说话,因为你怕我,手下败将”。乌鸦听了,假装生气要骂狐狸,嘴一张开肉就掉了,狐狸一口把肉吃了,不一会儿,狐狸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乌鸦笑着说;“狡猾的狐狸,别以为你永远都是最聪明的。”
五、练在情节空白处
文章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扩充与填补,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堂练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练在情节的扩展处。即将课文某一点加以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想象性情节。如《夕阳真美》中“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这段对话较简单却富含深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夕阳就是代表了爷爷奶奶之美,可安排一次练笔:想象那时的具体情景,以“爱我的爷爷奶奶”为题,扩充这一段话。
有的学生写道:我有一个非常爱我的爷爷,他胖胖的,脸上有许多皱纹,眼睛大大的,鼻子尖尖的。他的头发有些黑,有些白。他很喜欢睡觉,每次吃完饭,就会睡觉,而且一躺下就能睡着,像一个瞌睡虫。我的爷爷虽然有一些懒,但是他对我可是操了不少心。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忽然,下起了很大的雨,我心想:“这么大的雨,我怎么回家呀,难道要一直待在学校了”。下课了,我看见了我的爷爷,他自己打了一把伞,也给我拿了一把。这时我绝望的心情立马开心了许多。原来爷爷的爱是一把伞!还有一次,我从学校回来,爷爷问我想吃什么肉?我说,想吃一个鸡腿。这时我发现爷爷立马穿起鞋,去买鸡腿了。爷爷的爱是一个鸡腿!爷爷对我的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一定要报答他。
2、练在情节延伸处。课文的结尾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如教《狼和小样》一课后,命题《狼扑向小羊之后》,使课文的情节得以延伸,甚至会有不同的结尾出现。
例如有的学生写道:正当狼扑向小羊的一霎那,小羊灵机一动,对狼说:“亲爱的狼先生,我身上这么脏,不如我去前面的小河里洗干净了你再吃我吧!”狼非常满意,心想:反正你也跑不出我的手掌心。于是说:那你带路吧,要是敢骗我,就吃了你全家。小羊边走边想办法,走到小河边看见自己的倒影,于是对狼说:“狼先生,小河里也有一只狼,它也要吃我!”狼听了急忙跑到河边,果然看见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狼,它当然不想到手的食物飞了,立即扑了过去,这下狼再也上不了岸了。聪明的小羊靠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凶恶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