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看看你的城市有多大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各个城市属于哪个梯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了《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省57个城市都有了各自定位:南京是全省唯一进入特大城市行列的城市。苏州和无锡紧随其后,位居I型大城市。江苏I型小城市最多,达到33个。
那么南京离“超大城市”还有多远?按照规划,到2020年,南京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950万人,暂时挤不进“超大城市”队伍。
看一看,你所在的城市属于哪一种?
规模等级 数量 城市
(个)
特大城市 1 南京
(500万人以上)
Ⅰ型大城市 2 苏州、无锡
(300-500万人)
Ⅱ型大城市 8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
(100-300万人)
中等城市 6 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
(50-100万人)
Ⅰ型小城市 33 邳州、新沂、金坛、溧阳、太仓、张家港、海门、如皋、启东、东台、高邮、仪征、丹阳、泰兴、兴化、靖江、雎宁、沛县、海安、如东、东海、灌南、灌云、涟水、盱眙、射阳、滨海、阜宁、建湖、宝应、沭阳、泗阳、泗洪
(20-50万人)
Ⅱ型小城市 7 句容、扬中、大丰、丰县、洪泽、金湖、响水
(20万人以下)
新标准出炉
南京进特大城市行列
据了解,按照过去的城市规模老标准,江苏特大城市还真不少。老标准是以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为参照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截至2013年,按照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省特大城市有10个,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淮安、扬州等。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南京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卫华介绍,此次调整,把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根据一些信息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超大城市。
江苏有哪些城市能进入特大城市呢?这次建议里提出,全省城市规模结构调整为特大城市1个,I型大城市2个,II型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6个,I型小城市33个,II型小城市7个。江苏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数量大大减少,大城市数量略有增加,而小城市数量增加显著。
其中只有南京进入了特大城市行列,南京暂住人口达到138.7万人,积分落户制有利于南京合理调控主城区人口规模,缓解人口规模过度扩张带来的交通、环境、设施配套等问题。
江苏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有33个
除南京外,其他城市规模如何?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有苏州和无锡。其暂住人口分别为110.4万人、104.3万人,以后要优先解决已在城市就业的存量农业人口,适度控制增量农业转移人口规模。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II型大城市,包括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和江阴等8个城市,这些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就业机会更多,建议有序引导新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中等城市包括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和常熟等6个,其城镇建设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相对较高,对农业转移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目的地。
而人口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达到33个,包括苏中、苏北大部分县市,以及苏南的金坛、溧阳、太仓等城市。建议重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加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中等城市。
人口20万以下的II型小城市仅包括句容、扬中、大丰、丰县、洪泽、金湖和响水7个城市,II型小城市应全面放开落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