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我市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多项工作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
一、就业和再就业情况
1.全市从业人员总数 4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1.7万人,第二产业216万人,第三产业144.3万人;按城乡分类: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80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82万人。
2.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14年,全市提供就业岗位34.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78万人,其中,新增劳务输出1.2万人。
3.2014年,全市5万名城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帮助 1.19万名“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享受社保补贴4.75万人(累计享受数),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0.41万人。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6亿元,其中市区发放1.17亿元。
4.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各类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46.59 万人次,中介成功14.57万人次。
5.就业培训工作效果明显。全市就业再就业培训3.83万人,创业培训11596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38万人。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高技能人才激励体系,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不含统考)13.94万人,取证11.87万人,全国全省统考1.13万人。
二、社会保险情况
(一)养老保险
截止2014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职工人数为142.5万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为54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加6.1 万人和 4.1万人。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29.16亿元,基金总支出126.77亿元。全市纳入社区管理的离退休人员数达53.9万人,社区管理率为100 %。
全市城乡居保参保人数166.4万人,比2013年同期减少11.3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153.56万人。城乡居保基金总收入30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3.45% ,总支出24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12.68%,基金累计结余94亿元,增长5.62%。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为2909个,参保职工为 5.7万人,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7万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4.27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7.32%。基金总支出14.3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69%。
(二)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止2014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76.71 万人(其中在职128.23 万人,退休48.48 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 6.79 万人。参保人员结构与上年基本持平。2014年末,全市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例达到 2.64:1。医保基金征缴率99.59 %,保持较高水平,基金总体运行平稳。2014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总收入26.99 亿元,统筹基金总支出25.12亿元,基金总体运行稳定。
截止2014年末,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38 万人。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75亿元,基金支出5.54 亿元。
(三)失业保险
截止2014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98.7万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1.27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8486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7.97亿元,比2013年同期减少15.93%,基金总支出6.49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44.87%。
(四)工伤保险
截止2014年末,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22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 39万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3万人,增长 2 %,其中市区参保人数为39.9 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8.68 亿元,其中市区征收基金3.4 亿元,基金总支出6.93亿元,其中市区总支出2.19 亿元, 当期基金收缴率为99.95% 。
(五)生育保险
截止2014年末,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 102.31万人,比2013年末新增3.89万人。全市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62 亿元,基金支出2.26 亿元。
三、工资分配和劳动关系情况
对504家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了开展了企业薪酬调查,涉及职工5.6万人,生成了全市劳动力市场价位。从2014年11月起调整了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执行省定一类地区标准,1630元/月、14.5元/小时;海安县、如东县和如皋市执行省定二类地区标准,1460元/月、11元/小时。2014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613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7 %。
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截止2014年末,全年审查工资集体协商 13025 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 99.96 %,集体合同签订率 98.56 %。
2014年,全市受理各类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2118件,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5219.213万元,涉及劳动者7986人,劳动保障一二级网络调处各类劳资矛盾659件。
2014年,全市各级仲裁机构共调处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184件,其中立案处理案件4218 件,与上年基本持平。立案处理案件涉及劳动者6150 人,涉案金额 1.78 亿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40 件。全市仲裁机构立案处理结案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为 4504 件(含上年结转案件),结案率98%,按期结案率100%。
四、人才工作情况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速推进“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呈现新的亮点。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快速攀升。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引进28名,累计107名,新入选省双创人才68名、累计170人(团队);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人才38名、累计105名,“江海英才”计划人才21名,累计207人(团队)。新增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家,新增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258名。新增省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4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3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27名。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4.19万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及省补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知识技能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职工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组织申报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补贴计26个工种2110人349万元。三是高质量引才活动影响广泛。组织“才聚南通、梦圆南通”高校毕业生春季交流会。组织赴上海、兰州、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几十所高校进行紧缺产业人才集聚招聘。
截止2014年,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员57430人,累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15.84万人。2014年共办理大中专生中级职称初定338人、助理职称初定约1.5万人,共有2081人获得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226人)。完成53个专业中级评审,共有4057人获得中级职称(不含考试获得的人数)。